决胜千里汉武帝为啥决定从陇西出兵攻打匈奴

2023/6/8 来源:不详

北京皮肤科网上医院 http://m.39.net/pf/a_9448052.html

公元前年汉匈双方在匈奴境内展开两次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互有胜负。卫青在歼灭一万多匈奴的同时,也损失了两员战将,前将军赵信投降匈奴、右将军苏建全军覆没、被贬为平民。

汉匈双方终因形势焦灼、势均力敌,特别是汉朝经过十年对匈奴征战已经国库空虚、钱粮耗尽、兵员、马匹损失巨大,匈奴又改变了战术打法,所以汉武帝暂时不得不停止连续不断的攻势。

不过,就是在这一次战斗中,年仅十七岁、初出茅庐、率领八百名精锐的骑兵就敢孤军深入匈奴腹地,连战连捷、所向披靡、一战名动天下、大汉新一代无敌将星霍去病已经在匈奴草原上冉冉升起。

他将与舅舅大将军卫青一起成为汉武帝麾下最灿烂、耀眼的“帝国双子星”,共同演绎了将曾经凶悍无比、迅猛无敌的草原霸主匈奴一拳一拳打下曾经高不可攀的霸道、威猛的宝座,为大汉帝国抢占了决定帝国未来命运的“天王山”,也为匈奴日后的衰落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年四月汉匈双方交战之后,下半年就没有战事发生。

公元前年五月,除了匈奴又发动一万骑兵还是在帝国的东北防线上谷发动一次有限的攻势,侵入上谷地区、杀死数百名平民百姓外,双方也没有再发生任何交战记录。

这就令人感到奇怪、疑惑了?

这还是我们勇于开疆拓土、和匈奴死磕到底的千古一帝汉武帝治理下的大汉帝国吗?面对匈奴在上谷地区的挑衅,脾气刚烈的汉武帝这次为什么如此沉得住气?

前文说到,在公元年六月,汉武帝就颁下诏书,允许百姓出钱买爵和以钱免除禁锢,也可以交钱免除盗财贪赃之罪。又设“赏官”,称为“武功爵”,第一级为铜钱十七万枚,以上递增,共得到黄金三十余万斤。

就是说,早在一年前,汉武帝就攒足了与匈奴大战的物质基础,那他为什么没有马上动手而是陷入沉默,他是在忙别的什么事还是在重新考虑着什么?

汉武帝之所以被后世成为千古一帝、卫青之所以被称为大汉军神,除了他们天资聪慧、智勇双全外,还在于他们都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战略战术、逐步找出匈奴的软肋、重新制定一招制敌的作战方案。

卫青和霍去病刚从战场回来,汉武帝就召集他俩共同进行沙盘复盘,通过这两次从定襄出兵攻打匈奴的作战经过反复推演、讨论后一致认为:现在匈奴已经改变了战略战术,不再跟汉军发生大规模的正面冲突。而是利用地面熟悉的地理优势,不断后撤,用空间来拉开空挡。逼着汉军也不得不分散兵力,四处寻找匈奴主力。

如果,汉军因为地理不熟悉,远离主力,那匈奴集结的大军就会扑过来进行合围,苏建、赵信就是吃了这个亏。如果汉军不分散,主力集结在一块,匈奴是啃不动,但是汉军也很难找到匈奴主力,即使找到小股匈奴部队,那也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不上算。

所以,在没有找到有针对性的有效战法前,中线不能再出兵了;东线,一直是匈奴对汉朝的主攻方向,是左贤王的大本营,兵强马壮、实力雄厚。如果从那里展开攻势,结果一定是针尖对麦芒、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即使消灭或者打垮他,那汉军的损失也是相当巨大的,这是万不得已的下策。

孙子说过“避实击虚”!如果能找到匈奴兵力部署的弱点,进行突击,然后对匈奴不断进行蚕食、挤压。不是像以前那样主要靠消灭匈奴骑兵有生力量来逐步削弱他们。而是调整为打一仗,抢他一块地盘或者经曾经统一的匈奴国土进行割裂,那同样可以达到削弱、甚至可以以很小的代价就可以将匈奴分割、包围,最后驱赶、降服。

既然目前东线和中线都不适合马上出兵,那帝国的西线呢?

于是,四年前出使西域的大探险家、汉中勇士、博望侯张骞来到了汉武帝的跟前。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介绍了西域各国的风土民情:大宛国在我国正西方约一万里处,当地人定居,耕种田地,多产好马,马汗像血一样红;有城郭、房屋,与中国相同。大宛国东北为乌孙国,它的东面为于阗国。

盐泽距长安约五千里。匈奴国的西界在盐泽东面,直到陇西长城,南面与羌人部落接壤,将我国通往西域的道路隔断。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都是游牧国家。随牲畜逐水草而居,风俗与匈奴一样,大夏国在大宛西南方,其风俗与大宛相同。

汉武帝听完张骞的详细介绍后大喜过望,他听说大宛及大夏、安息等都是大国,多产奇异之物,人民定居,颇与中国大体相同,但军事力量都很薄弱,都极其喜爱中国特产、宝物;北面大月氏、康居等国,兵力虽然强盛,但可以用威逼、利诱的方法使他们归附中国,如果真能不通过战争就争取到他们的归附,那么,大汉帝国的疆域可以扩大万里,远方的人将通过九重翻译来朝见,风俗各异的国家将归入中国版图,那汉武帝的威德就将遍布四海。

汉武帝更为高兴的是,通过张骞的介绍,他突然发现了匈奴的软肋和大汉帝国可以逐步发力、压制匈奴的制胜法宝,那就是从帝国的西线发起进攻,这样不但可以驱逐匈奴的实力、抢占匈奴的地盘,还可以将帝国的西部边疆向西北方向大面积地推进,可以逐步接近西域这些国家,联合他们,共同组成攻打匈奴的联合阵线。

而且,匈奴现在虽然占据帝国的西面、控制着西域诸国。但是,他的地域虽然广阔,兵马却不多,估计也不强。也就是吓唬吓唬西域那些诸国,如果碰到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无敌战神,那还不是小草一碟?

汉武帝为什么对西线的匈奴如此低看一眼?

那还不是当初抓住张骞两次,张骞两次潇洒地分别向西、向东都顺利地穿越匈奴的火线了嘛?就这渔网一样的防线,这小小的匈奴,哪里经得起霍去病这一锤哟。

所以,公元前年的汉武帝一边在汉匈边境地区保持沉默;一边秣兵历马、加紧备战、积极地收集西部匈奴的各种信息和情报,制定攻击路线图,挑选最强悍的将领和部队,准备进行一次短时间、长距离的“闪电突击”。

这个身负完成汉武帝新战略、新梦想的艰巨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匈奴克星、冠军侯、霍去病的肩上。

公元前年三月,汉武帝命令整装待发、跃跃欲试的票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精锐骑兵,从帝国的西部防线陇西,发起突然袭击的闪电战,经过六天的快速突击、枪挑刀砍、马不停蹄,居然就一直杀到一千两百里外的胭脂山(在河西走廊峰腰地带的甘凉交界处,位于山丹县、永昌县交界。)下,打穿五个王国。

这一通快如闪电的拳打脚踢,直接就枪挑匈奴折兰王,刀斩卢侯王,俘获浑邪王的王子及相国、都尉,斩首俘获匈奴军士总计八千九百余人,并夺得休屠王用以祭祀上天的金人。

因为霍去病这次进军速度太快、砍杀太猛,史官还没反应过来,他就押着俘虏回来了。所以,无奈之下,史官只能写下一行总结性的战斗记录。

此次霍去病的闪电活力侦察,效果居然远远超出汉武帝的意料之外。霍去病如此之强悍、勇不可挡;匈奴如此弱不禁风、不堪一击,那下一步从陇西开始不断蚕食匈奴的计划就可以真正实施了。所以,大喜过望之下,汉武帝下诏书增加霍去病食邑二千户。

汉武帝没想到霍去病这次试探性攻击居然打得如此顺风顺水,一下子就燃起了他开疆拓土、谋划西域的雄心壮志。为防止匈奴人反应过来调整战略,夏季,霍去病又与合骑侯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同时从北地(今甘肃庆阳市庆城县的马岭镇)分两路出击匈奴,派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也同时从右北平分路出击,负责吸引、牵制匈奴主力部队。

当票骑将军霍去病深入匈奴地区二千余里的时候,就与公孙敖部失去联络,未能达到战前预定会师目标。

现在,孤军深入的霍去病没有一丝的犹豫,率领部队继续攻击前进,跨越居延海、经过小月氏最后抵达祁连山。这是匈奴人的驯马场,所以与匈奴部队遭遇并发生激战,结果熟门熟路的本地户匈奴居然被人生地不熟、远道而来的霍去病打得是溃不成军、土崩瓦解。最后,生擒匈奴单桓、酋涂二王,丞相、都尉率领走投无路的部下二千五百人投降,斩杀匈奴三万零二百人,俘获小王七十余人。

霍去病威名远镇西域,战功已经直追他的舅舅、大将军、大汉军神卫青了。

有功必赏是汉武帝的美德。

汉武帝又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户,并大加封赏他的有功劳的部下:封鹰击司马赵破奴为从票侯、校尉高不识为宜冠侯、校尉仆多为渠侯。

有罪必罚也是汉武帝的鲜明特点。

此次作战,合骑侯公孙敖因中途逗留,未能与霍去病会合,按律本应处斩,但他在拿钱赎身后成为平民。

据太史公司马迁记载并评论:当时,汉军中老资格的将领们统帅的将士、马匹、兵器都不如霍去病,霍去病所用通常都经过挑选,但他也确敢深入敌军,经常与精壮骑兵走在大部队的前面;老天也似乎对他的部队特别照顾,从来没有陷入困绝之境。可是,老将们却经常因迟留落后而不能建功。困此,霍去病的地位越来越亲信尊贵,和大将军卫青差不多了。

可以说,太史公司马迁和他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大家,都对卫青、霍去病语多不屑、颇有微词。但是,对于他们为什么能百战百胜就百思不得其解,认为是老天在眷顾他们。

不过,史海孤舟认为:他们虽然学富五车、学识渊博。但是,对于军事、战争的理解和解释,可能还远远不如我们今天的军事爱好者。看看他们对于战争的解说和注释就可以知道,他们还真不知道、也可能是不屑了解战争的规则和实战技巧,所以,他们根本就无法了解这两个百战百胜的“幸运儿”和屡次被伏击、终身没被封侯的飞将军李广,同在一个抗击匈奴的舞台,同台不同命,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十八年前一个匈奴俘虏的供词,引发了张骞凿空西域的首次西行壮举,才给汉武帝提供了向西发展、开疆拓土、收复西域、成为千古一帝的舞台;也给了不败战神霍去病在下面一系列的战役中,塑造了辉煌灿烂、供后人敬仰膜拜的无敌神话!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