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古人有多潮撞色豹纹扎染

2022/8/11 来源:不详

红星新闻网(记者李慧颖)1月22日报道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不管是日常出行的便衣,还是盛典中端庄的华服,作为“衣食住行”之首,“衣”不仅是人们展示自我风姿的最佳素材,也是社会礼仪制度的直接体现。现代社会中,我们谈流行、讲时尚,殊不知时尚是个圈,当今流行的风格,或许千年前也曾独领风骚。

成都博物馆即将开幕的“云想衣裳——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特展”中,多件华服历经千年岁月齐齐亮相,或许与各位身上所穿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哦!

豹纹:文化交融彰显勃勃生机

上世纪,美国时装设计师曾将豹纹元素引入时尚界,一时风靡全球。实际上,在久远的古代,人们早已通过捕猎野兽,利用其毛皮御寒。在本次的展览中,有一件唐朝彩绘黑人俑格外引人注目。

这件陶俑带有典型的域外风格,身穿时髦鲜艳的豹皮裤,头扎橘黄色巾,头发披垂至颈,发梢上卷,身穿浅黄色圆领紧袖短衫,脚蹬黑靴,姿态愉悦张扬。

我们可以想象,在强盛且开放的大唐,远道而来的使者、商人、传教者带来了多元文化,服饰文化的争奇斗艳的背后,是文明不断交融、发展的勃勃生机。

▲彩绘黑人俑唐庆城县博物馆

扎染:古老工艺染就独特纹理

扎染,古称扎缬{xié}、绞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人们将衣服在染色时部分结扎捆绑或打结,再浸入染料,被捆绑处不能着色,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印花效果。花纹疏大的叫鹿胎缬或玛瑙缬;花纹细密的叫鱼子缬或龙子缬。还有比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东晋南北朝时,绞缬染制的织物多用于妇女的衣着。

晋陶渊明在《搜神后记》中有过描述:“淮南陈氏于田种豆,忽见二女子,姿色甚美,着紫缬襦,青裙,天雨而衣不湿。”

书中描述的紫缬襦即可在本次展览中看到。此衣看似朴素,却暗藏玄机。袖口宽大,领襟与衣身相接处,有红色三角形拼缝装饰。衣身与袖连接处亦有拼缝布条。近腰处分作两片,上为紫缬绢,其扎染缬点呈方框形,保存如此完整的绞缬衣十分难得。

▲紫缬襦前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撞色:活泼跳跃点亮视觉效果

撞色是当今时尚界最流行的元素之一。所谓“撞色”,即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对比较强的色块并置,以营造对视觉的冲击效果。

展览中,一条来自前秦的“绯碧裙”格外引人注目。裙有碧、绯两色,共六片并错,采用了“红配绿”这种公认的高级感十足的补色配合。裙上有系带,穿着时围而系之。这种裙子在当时称为“裥{jiǎn}色裙”,采用裙幅之间跳色拼接的方法制作而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

▲绯碧裙前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我们当下追求的“时尚”感并非无根之源,它们实实在在扎根于我们的服饰传统和民族艺术中。也正得益于此,时尚之“圈”才能够圆满扣合。

林林总总的服饰伴随着人们度过每一天的时光,从裙装到裤装、从披帛到丝巾、从宽袍到窄袖……从古至今,人们对美的审视、思考、创造和追索从未停歇。伴随着“云想衣裳——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特展”,让我们在这个新春,连接古今相通的审美诉求,一同深入了解根植于华夏文明中的衣冠王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