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80后女大学生李微微,返乡带领村
2022/9/17 来源:不详白癜风治疗专业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李微微正在选择给羊使用的药物。路世玲摄
当越来越多的人羡慕城市生活的时候,在西峰城区有一份稳定工作的80后女大学生李微微,却放弃舒适的工作生活,选择回到农村创业。
养羊养鸡,栽植果树,兴建鱼塘,种万寿菊……扎根在庆城县桐川镇金家川村的山沟里,李微微从养殖和种植业开始,领办产业合作社,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带领乡亲们迈上了一条抱团发展的路子。
爱拼敢闯为人先返乡领办合作社
今年31岁的李微微,祖籍浙江温州,从小在庆城县生活,年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结婚后随丈夫回到庆阳,在西峰经营一家代理公司。迈入白领生活的她,却一直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情结,每到周末,李微微便回到婆家桐川镇金家川村,在家里的羊场和附近的“苹果山”,利用所学知识,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技信息,帮忙打理羊场和果园,很快便成了大家公认的“一把好手”。
金家川村地处庆城县西南部,自然条件差,村民以务农为主要收入来源,种植玉米、小麦和饲草是这里的传统。“以前大家搞养殖、种植,都是按照农村传统的‘土办法’,而且都是单打独斗,观念落后、技术低下、发展规模小。”李微微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村里的大部分农民搞养殖以及务农效益低,导致脱贫和致富的步伐比较慢。
与羊场和果园打交道久了,李微微对这一行有了割舍不开的情结,对农村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农村天地广阔,创业大有可为!于是,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份家庭事业上来。
看到李微微新的理念和充足的干劲,公公吴孝军便决定将羊场和山地苹果园交给她负责。“儿媳妇有文化、有想法,更有一股子闯劲,交给她领办合作社,相信比我办得会更好。”把合作社交给儿媳妇负责,公公吴孝军感到很放心。
而对李微微来说,负责合作社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个发挥个人特长、拼搏创业的广阔空间。
李微微和饲养员交流羊只饲料搭配情况。路世玲摄
年8月,李微微正式“执掌”庆城县金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庆城县金隆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一定要把两个合作社做大做强!
当上合作社真正的“当家人”,远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从羊的防疫到饲料科学配备,再到如何降低养殖成本,如何保证母羊的产羔量,还有果园的病虫害防治,季节性管理……种种难题摆在了李微微面前。不过,爱动脑筋、爱摸索的李微微,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
在管理合作社的过程中,李微微更加注重科学养殖技术。她首先将目光瞄向饲料的科学配方。之前羊场使用的羊饲料都是成品饲料,成本高且效果不理想。李微微通过学习,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饲料配方。使用新配方一个月后,羊只的生长状态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而且养殖成本也降低了。“原来每只羊每天的饲料成本是2.8元,现在降到了2.5元。”李微微告诉记者,到今年3月初,合作社全部用上了自家的配方饲料。不仅如此,李微微还学会了给羊打疫苗、做B超,学会了果树的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果园管理技术。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回报。到去年底,养殖合作社的羊只数量由只扩大到了只。通过引进良种公羊,羊场实现了自繁自育。在果业合作社,果园面积达到了亩,原本荒芜的山地因为一棵棵果树而变得苍绿。作为村子里首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李微微用行动让乡亲们对她刮目相看。
李微微指导饲养员给羊打疫苗。吕赟摄
养殖种植探新路“三变”模式带乡亲
自年开始,我市创新推出“+”农业产业化扶贫新模式,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李微微抓住政策扶持机遇,以抱团发展的思路,积极借鉴农村“三变”改革经验,把“+”模式引入自己的合作社,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带动了桐川镇6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走上了与乡亲抱团发展的新路子。
“我们现在就是要紧跟政策,把贫困户带动起来,让大家一起发展。”李微微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由中盛公司提供管理和技术指导,并为贫困户提供担保贷款,每户贫困户则利用政府配股2万元和自贷2万元购买20只基础母羊和1只优质种羊、10亩饲草地或每年12个义务工入股,由合作社负责统一饲养、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合作社则按照“返本+分红”的模式,每年为每户入股贫困户分红1.2万元。
家住桐川镇小塬子村李家湾组的常广林,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家中劳动力少,自己眼睛残疾,常广林一家脱贫困难比较大。去年在政府帮扶下,她加入股到了李微微的合作社。有了合作社这个“靠山”带动,常广林发展的信心树立起来了,干劲也足了,现在,他又在家中养了8头牛。“合作社的事不用我操心,年底便可以拿到1.2万元的分红。”这让常广林非常满意。和常广林一样,金家川村殷家坪组村民陈喜锋也是入股合作社的贫困户,除了能领到1.2万元的分红外,她今年还将家里的地种上了饲草,卖给合作社增加收入。
李微微向饲养员讲解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吕赟摄
入股合作社的方式,让常广林、陈喜锋等60户贫困户从普通农民变为了合作社的股东,他们购买投入的21只羊则变成了股金,为合作社种植的10亩饲草或者完成12个义务工,则让他们的资源变成了资产,这种切合当地实际的做法,就是李微微学来的“三变”改革经验,“让贫困群众和合作社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抱团发展,降低风险,稳定增收,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李微微说。
在发展苹果产业方面,李微微以庆城县金隆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流转了金家川村4户村民的亩坡地和荒地。村民们原来闲置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以后,每年从合作社获得土地流转费,并能优先在果园务工。“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的土地和劳动力问题,也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李微微对这一模式坚信不移。
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对周边群众的带动作用也突现了出来。仁怀强是金家川村台子组村民,今年4月份,他来到合作社务工,每月不仅有元的收入,还学会了给羊打针、接生等养殖技术。他去年种植的玉米、小麦,包括秸秆等也全卖给了合作社,仅玉米和秸秆就收入0多元。同村的杨顺唐,今年不再外出打工,和老伴来到了合作社,每月收入超过元,年底总收入将超过5万元,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目前,在李微微的合作社长期务工的有7人,在羊场及果园务工的临时工每年累计达到多人,他们都是金家川村及周边的贫困村民。“现在的带动性还不是很大,等到果树开始挂果,以及后续产业的发展,肯定还需要更多的务工人员。”李微微说。
如今,乡亲们或入股合作社,或卖饲草给合作社,或在两个合作社务工,或在合作社学理念学技术,正以不同的方式从李微微的合作社中获益。“合作社不仅为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让农户们学到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金家川村村委会主任李鸿儒告诉记者,在李微微两个合作社的带领下,一些村民在学到技术后,已开始尝试自己发展养羊和苹果产业。
李微微和果园技术员交流果树压枝的方法。吕赟摄
放眼田园综合体迈向生态农业路
金家川村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高,发展生态农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养羊、管理“苹果山”的过程中,李微微萌生了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今年年初,李微微又新建一处占地20多亩的柴鸡养殖基地,5月份投放了多只鸡苗;在柴鸡养殖基地附近,还新建了一处鱼塘,已投放了鱼苗;参与了村里的万寿菊种植基地项目。
“我们计划在未来5年内,发挥好合作社带头作用,将金家川打造成一个生态农场。”李微微向记者介绍她的生态农业构想,“羊粪和剪下来的苹果树枝,用来加工有机肥。果树下放养柴鸡,产生的鸡粪可以用来喂鱼,鱼塘里的水可以灌溉苹果园……我们还计划将养殖产生的羊粪、鸡粪进行深加工,制成有机肥,进行循环使用,这就成了一个有机循环体,将会带动更多村民参与产业发展。”李微微说。
在李微微的发展计划里,未来的生态农场将以养殖、种植、鱼塘为基础,发展成一个集苹果采摘、现代农业观光、万寿菊花海、窑洞农家乐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来源:庆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