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天下黄土第一塬的董志塬我的
2022/9/17 来源:不详文
梁成海
年7月16日,西行第11天。
太白镇—庆城县驿马镇,公里。
今日行程,全天小雨。
早晨6点钟,离开合水县太白镇三和客栈,驱车上路,继续国道西行。天阴沉,很快就下起了下雨,时断时续、时疏时密,雨披也不断地穿脱。
国道上还是很空旷,车辆很少,没有行人。细雨中,独自骑车盘旋在子午岭的深山老林中,除了安静,还是安静。
前35公里,国道一直是上升趋势,渐渐地进入了子午岭大山深处,同时也进入了黄土高原的腹地。
子午岭又名横岭,桥山,地跨陕西、甘肃两省,处于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位于著名的董志塬和洛川塬之间的抬升山地。
子午岭有“广义”“狭义”之说,狭义上的子午岭,是指现代地理上的斜梁,也就是今天我翻越的山岭,因斜梁山势呈南北走向,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称这段山梁为子午岭。后来将桥山山脉统称为子午岭。
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最早就在子午岭这一带活动,黄帝陵就坐落在子午岭东翼的桥山之上(陕西省黄陵县),因而子午岭又被称为“圣人条”。
9点半钟,到达子午岭隧道,海拔高度上升到米。穿过隧道,就意味着已经翻越了子午岭。开始一路放坡,冒着霏霏细雨,连续经过几个乡镇,11点多钟,到达合水县最西边的板桥镇,停车午餐,没想到在这里的一家回民餐馆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炖羊肉泡馍”,胜似任何山珍海味、珍馐佳肴的一次午餐。
西出板桥镇后,再次开始了爬山模式。连续奋力爬升了两个3—5公里的陡坡,发现国道不再如前那样随即下坡,而是一直在多米的高度盘旋。国道两侧出现了面积越来越大的农田、果园,看着这幅情景,忽然意识到,我已经到了著名的“董志塬”上了。
读过陈忠实先生长篇小说《白鹿原》或者看过同名电视剧的人,一定对作者笔下的白鹿原产生很深刻的印象,白鹿原位于陕西省,借助于小说和电视剧的传播,成了国内名气最大的塬。但是在西北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的塬(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却是甘肃省的董志塬,也就是我现在所处的位置,这个塬的面积达到多平方公里,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塬”。整个董志塬面,平均海拔多米,土层深厚,质地松软,近百万亩肥沃的良田,广袤无际,盛产以冬小麦为主、品种丰富的多样农作物。素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的边边”之赞。
今天途中发现了陇东人居住的地坑院,这是董志塬很普遍的窑洞文化。在平平的塬面,挖两丈多深、或长或方的大坑,坑四面挖窑,不用砖瓦不用木料,冬暖夏凉。
从昨日开始,我便一直纠结继续走国道奔宁夏固原市,还是走甘肃省庆阳市提前转入国道。今天三番五次与当地人交谈了解情况,我决定,改变预设方案中走固原市的计划,在驿马镇离开国道,转走省道去庆阳市,提前进入国道。原因不作细述了,既然定了,就这样走吧。
下午三点,到达三岔路口处的驿马镇,在这里,我离开伴随了十几天的国道。在三岔口处找旅馆,收车入住。
驿马镇是庆城县最南边的一个小镇,南距庆阳市只有20公里,西峰油田的中心地带。可能是因为油田的缘故,感觉此地的物价明显偏高。因为下雨,不再出去观览了。
梁成海,山东省平原县人,多年从教,退休后热衷于骑行,行迹遍布华夏大地。
壹点号玉河微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