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禁酒令还需最严执行力东南网

2023/4/3 来源:不详

近日,甘肃省庆城县印发了《关于禁止公职人员饮酒的规定(试行)》的通知,要求全县公职人员一切公务活动禁止饮酒。(10月7日中国网)

说到“禁酒令”,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然而,近来全国多地出台“最严禁酒令”,明确规定公职人员下班也不能饮酒,引发公众热议如潮。有网友表示:“下班后也要禁止饮酒,管得太宽,不太人性”。也有网友称“酒没有错,错在别有用心的人“。

的确,“酒”是死物,本没有错。古往今来咏酒的诗句不在少数,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为世人所传诵。甚至,白酒还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御寒提神的功效。那么,为什么还要对公职人员“禁酒”呢?

曾几何时,不论是“舌尖上的腐败”,还是不良酒风败坏党风政风的案例都不在少数。从“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到“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在推杯换盏间,关系建立起来了,规定和原则就开始模糊起来,一杯“小酒”成为打开钱权交易的“密码”,弥漫着腐败的气息,醉醺醺的权力失控,一度为公众所深恶痛绝。更有甚者,在禁酒令背景下,用矿泉水瓶装“茅台”也要喝上一杯,足见其禁酒的必要性与严峻性。

说到底,“最严禁酒令”禁的不是酒,而是在于酒被赋予的钱权交易与利益输送。一些领导干部并不真的喜欢喝酒,而是“醉翁之意不是酒”,在乎的是酒桌上“交情”背后的“交易”。更让人痛心的是,“喝不喝酒”、“能不能喝”甚至成为考量干部能力的一部分,一些新入职或者位份低的干部害怕不喝酒会被视为不合作、不合群、不入圈,不惜“以身殉酒”,栽在了酒桌上。说到底,“最严禁酒令”禁的是不良的酒风,更是对党员干部的厚爱与深情。

客观来讲,酒不是必需食材,“喝酒伤身”也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身为党员干部本就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应对突发的各种应急事件,“最严禁酒令”恰似一道“护身符”,让本就不想喝酒的党员干部多了刚劲有力的理由,也给那些爱好酒桌文化的官员一支“清醒针”。

而今,全国多地出台的“最严禁酒令”彰显了各地党委政府整顿不良酒风的信心与决心。当然,好政策还在于好执行,如何让最严禁酒令长出“牙齿”,还需监管发力。而唯有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搭建群众参与监管的平台,设置有奖举报、一键举报等方便有效的模式,同时,利用大数据等有力的监督手段,才能构建监管的“天罗地网”。而唯有高扬处罚的利剑,才能让“禁酒”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共识、一种自觉。(王鸣镝)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