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巾帼风采讲巾帼故事记战疫一线的
2023/4/20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5112777.html
每个时代
都有不同的”英雄“
此时此刻
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
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
就是
伟大的英雄
王静---年7月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同年8医院工作,年6月至年6月在兰大二院进修神经内科、心内科一年,年曾荣获“庆阳市优秀医生”荣誉称号;年被聘为内科副主任,年及年曾先后在《中国社区医师》上发表《继发性脑室出血37例临床观察》及《有机磷农药中毒56例临床观察》,年主持完成《腰穿脑脊液置换配合脑室引流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疗效观察》的科研项目,并获县级一等奖;年及年分别获得“县青年岗位能手”及“县三八红旗手”的荣誉称号,年晋升为内科副主任医师;现担任内科副主任及传染科主任,擅长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
扎根基层,蓄势待发
年,王静从兰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毕业,带着父亲嘱托,辞别母亲泪眼,毅然决然踏上庆城这片文化历史厚重,医疗资源匮乏的热土。她勤奋好学,孜孜追求,师承刘晓春、韩琼主任医师教诲,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为人处事和蔼,医患关系融洽。医院业务骨干,青年岗位能手。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平均每天接诊门诊病人20余人次,主管住院患者15-20人。医院时间约12-16小时。节假日几乎没有休息过。被聘为传染科主任、内科副主任以来,除自身工作之外,还承担管理科室,传帮带下级医师任务。医院几乎就成了家,同事们都叫她“铁人三项”,“女汉子”,“一个顶三”。生活上知足,事业上知不足,学习上永不知足。坚持刻苦钻研,虚心求教。她说:“当你和别人在一个档次和平台上时,别人会嫉妒你;当你高高在上时,别人就会敬仰和羡慕你”。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看着一双双期盼的眼神,看着一缕缕赞许的目光,也看着自己一轮轮脚印。她沉下了心,扎下了根,蓄势待发。
情系老区,矢志不渝
医院进修学习期间,结识和遇见许多良师益友及同学,本有机会留在兰州工作,但她毅然决然选择了回归,这里,是她人生起步的地方,这里,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不管身心多么疲惫,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她选择了,她就要坚持。因为在这里,她得到了满足,得到了绽放,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被需要的自豪。许多次,医院极力邀请她调动工作,面对平台、环境及物质诱惑,她也曾心动过,但一次又一次选择了放弃,因为始终放不下她所挚爱的基层医生工作。这就是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医生,一生无悔的追求。至此,她彻底放弃了与同学比学历,比工作环境,比生活条件,情系艰苦革命老区,矢志不渝。
严于律己,守望健康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始终保持着高尚的职业操守。牢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积极参加反商业贿赂活动,并主动宣传,通过言传身教,使科室成为一片净土。在她看来:解决病人的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是医生义不容辞的天职。拒收红包,是维护医生悬壶济世形象、弘扬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尊重患者应有的权益。为了照顾好病人,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她常年坚持节假日查房,平时值班也很少休息,已连续多年放弃公休假,十几年从来没有和父母过上一个春节,多次替病区医生大年三十值夜班。担任科室副主任以来,带教培养年轻医生,组织科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对危重患者的抢救,起到传、帮、带作用。
国难当头,责无旁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今年正月初二一早,医院领导电话时,她还在千里之外的娘家;由于远嫁,加之工作的特殊性,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今年母亲病重,已经不能进行简单的进食、入厕等日常活动,好不容易轮休回家陪父母过年,突然一通电话,打乱了所有的预期安排。她急匆匆收拾行囊,告别了亲人的眼泪。舟车劳顿、长途跋涉,经过8小时的行程,赶到庆城。没来得及回家安排孩子,放下行囊,便投入到新冠肺炎病房的设置,原有病人的安抚与搬迁,传染科人员抽调、编排,防治知识的培训,甚至桌椅凳子床铺等都是亲力亲为。经过大家的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使隔离病区、发热门诊等重要环节得到及时完善。作为传染科主任,医院专家组成员,她主动请缨,身先士卒,第一个带头上病房,当晚收治隔离发热病人三人。从那一刻起,她在抗疫前沿;每例发热门诊病人,都要经过她的会诊,把关、筛查,常常没有固定时间,经常半夜加班加点。尤其本县收治的一例确诊病例,是她老公上发热门诊接诊,她会诊收治入院,作为直接接触者,他们都没有退缩,冲在抗疫第一线,较好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尽到了一个医生的责任。
王静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医生的良好形象,默默履行自己的职责,始终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承诺。
图文来源:医院
原标题:《记战“疫”一线的白衣天使—王静》